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Ubuntu」標籤的文章

Ubuntu 安裝 Mariadb (新)

參考資料: 如何在 Ubuntu 22.04 上安裝和設定 MariaDB 紀錄安裝 MariaDB的過程及安全設定 1、更新系統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upgrade 2、安裝 MariaDB 所需軟體 sudo apt-get install wget software-properties-common dirmngr ca-certificates apt-transport-https -y 安裝主系統 sudo apt install mariadb-server mariadb-client 檢查版本 mariadb --version 檢查伺服器狀態 systemctl status mariadb 3、安全性設定 sudo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4、建立管理員帳戶 GRANT ALL ON *.* TO 'admin'@'localhost' IDENTIFIED BY 'password' WITH GRANT OPTION; FLUSH PRIVILEGES;

Hyper-v 使用 PowerShell 設定 VM 的螢幕解析度

 因為利用 Hyper-V 安裝  Xubuntu  來測試伺服器和程式,預設的螢幕解析是 1024x768,實在非常的不夠用。 而 xubuntu 的設定和硬體支援比較陽春,沒有其他螢幕解析度可以調,所以查網路的資料發現可以用 Powershell 直接在 vm 上設定。 參考資料: https://superuser.com/questions/1660150/change-screen-resolution-of-ubuntu-vm-in-hyper-v 在 PowerShell 中輸入: set-vmvideo xubuntu -horizontalresolution:1920 -verticalresolution:1080 -resolutiontype single

DNS 新增 CAA 紀錄

學校的網頁伺服器採用 HTTPS 模式時,均使用 Let's Encyrpt 認證服務。大多數的伺服器都依 Let's Encrypt 官網的說明,使用 Certbot 用戶端自動於過期前更新。 今天遇到 6/16 到期的 radius.tsh.tp.edu.tw 出現久違的 https 警告,發現該主機的 Certbot 並沒有自動更新。查詢相關資料後,用 sudo certbot renew 手動指令更新,出現下列的錯誤: 發現是 DNS CAA 錯誤問題。 摘錄「 https://ezbox.idv.tw/112/dns-caa-protec-ssl-tls-certificate/ 」說明: 目前全球簽發 SSL/TLS 憑證的機構已超過百個 要避免這些機構在某些情況下錯誤簽發憑證 (WoSign曾發生過) 就需要在簽發憑證前做一些檢查動作 在 RFC 6844 中定義了 DNS CAA Record 透過 DNS 的 CAA 紀錄,申明網域授權哪些機構可以簽發該網域的憑證 如果沒有設定 CAA 紀錄,則代表任何機構都可以簽發該網域的憑證 2013年1月 CA可以決定是否檢查該記錄,非強制性 2017年3月 CA/Browser 論壇決議 2017年9月起強制所有憑證發行機構在簽發憑證前必須檢查 DNS CAA 紀錄 如果是代管 DNS,則現行多數的DNS代管單位都可以直接設定 CAA 紀錄 若無法新增 CAA 紀錄,只能聯繫代管服務商要求提供協助設定 如果是自行管理DNS,則需要在自己的 DNS Server 上自行設定 解決方式只要用 SSLMate 提供的 CAA Record Helper 來協助產生紀錄,再輸入 BIND9 設定檔中即可。

Ubuntu Apache 啟用 http/2

何謂 http/2 (摘錄自「你的網站升級到 HTTP/2 了嗎?」) 隨著網頁內容越來越複雜,造成了要完成一個網頁載入(Page Load)的動作,除了要下載 HTML 之外,還需要下載 CSS 檔案、JavaScript 檔案、各種圖片檔案,零零總總加起來需要已經多達上百個對伺服器的 Request 請求資源,大大影響了網頁載入的速度。在這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時代,Amazon 的網頁載入時間每多一秒,該公司的年度營收就減少 16 億美元、Google 的搜尋時間每多 0.4 秒,每天的搜尋次數就會減少 8 百萬網頁、KISSmetric 分析報告指出等待時間超過 4 秒,Bounce Rate 就會增加 25%。人的思緒在等 1 秒後就開始飄移,如果需要等 10 秒,就會感覺這東西是不是壞了。 這個問題的最大原因在於, HTTP/1.1 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是每個對伺服器的 Request 資源請求,都必須佔用一個網路連線(TCP connection),傳完一個檔案才能再傳下一個,瀏覽器無法同時下載。因此在 HTTP/1.1 時代,瀏覽器為了加速下載的時間,只好同時允許六個網路連線(TCP connection)併發去連接伺服器,好可以達成同時下載六個資源。但是極限也是如此了,並不是說無限制增加網路連線就可以解決這個瓶頸,因為每一次的網路連線,都必須經過三次握手的初始網路連線程序,而且每次初始連線因為流量控制的關係,一開始的網路封包會傳輸比較慢,後來才逐漸加快。 那麼,HTTP/2 是如何改良的呢?它採用的解法包括: 只需要單一網路連線(Single TCP connection),就可以連接網站伺服器,下載所有需要的資源。大大節省 HTTP/1.1 需要一直建立多個網路連線時的啟動時間浪費。 連線多工(Multiplexing),在單一網路連線上,就可以同時傳輸多個 HTTP Request 和 Response,併發請求 CSS/JS/Images 等等資源。它的原理是將 Requests/Responses 都拆碎成小 frames 進行傳輸,而這些 frames 是可以交錯的,因此檔案再多也不怕,不會發生佔用網路連線(TCP connection)的情況。這就是為什麼在圖檔多的情況下,HTTP/2 特別有優勢。 優先權設計(...

Hyper-V 安裝 Ubuntu 20.04 Desktop

參考資料: https://medium.com/@labappengineering/ubuntu-20-04-on-hyper-v-8888fe3ced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