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評鑑」標籤的文章

教育評鑑過程可能有幾種效應現象

[本文摘錄自評鑑雙月刊第10期,2007.11,作者:蔡進雄,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,網址: http://epaper.heeact.edu.tw/archive/2007/11/01/378.aspx ] 月暈效應 月暈效應是指當評分者在判斷學生的某種特質時,會受到該學生的其他特質影響。例如,一個學生的學業成績高,教師在評其操行成績時也會受影響。在閱卷時,若前面題目答得很完美,後面題目的分數也會跟著水漲船高。這種誤差反映出評定者具有以偏概全、過度類推的思考習慣。 霍桑效應 當被觀察者發現自己被別人觀察時,他會表現得比平時更好,以維護其自尊,此種現象稱之為「霍桑效應」。 遺留效應 一份試卷的得分常常會影響到後一份試卷的得分,此種現象被K. D. Hopkins稱為試卷間的遺留效應(test-to-test carryover effect)。一份丙等的試卷若接在一份甲等試卷之後被評閱,可能被評為丁等,但若接在一份語無倫次的試卷之後,可能會被評為乙等。 包裝效應 受評者為了使評鑑結果獲得滿意的結果,於書面資料檔案呈現方面,在文字、美工、排版、印刷、封面等會盡量加以美化,因而影響評鑑者的判斷及評鑑結果,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好,筆者稱之為包裝效應。反之,如果資料檔案缺乏外觀包裝美化,多少亦會影響評鑑的結果。 偽善或偽惡現象 在問卷調查時,如果填答者心存討好主試者,或欲透過好的分數以建立他人對自己的良好印象者,稱為偽善(faking good)反應心向。相反的,如果填答者想藉由測驗分數造成負面印象,或博取他人的注意、同情或幫助,或想表達不滿、報復心態等等,稱之為偽惡 (faking bad)。